厚壁卷管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5.3 预弯时钢板预弯段应随时用样板检查预弯曲率半径,局部凸起或凹陷的地方,可用钢板条作为衬垫来校正。用卷板机预弯时,应根据材料的塑性、厚度和曲率的大小分数次完成。
5.4 对于有预弯直段余量的钢板两端预弯后应将余量切除,对接口(坡口)端及两侧不小于 20mm 范围内必须清除油垢、铁锈及氧化皮。
5.5 被卷制钢板应放在轴辊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应对钢板的位置进行校正,钢板对接口边缘须与轴辊中心线平行。
5.6 卷制时应使钢板逐渐弯曲 , 卷制成形。
5.6.1 用三辊卷板机卷制时,应逐次调整上辊下移,使钢板弯曲制成筒体。上辊每下移一次需开动卷板机,使工件在卷板机上往返卷一、二次。
5.6.2 用四辊卷板机卷制时应多次逐级调整两侧轴辊倾斜向上移动使钢板多次往返卷曲,直至板端接触并对齐。
5.7 在每次调整三辊卷板机上辊下移或四辊卷板机两侧轴辊倾斜上移后 ,卷弯时都要采用样板检查曲率半径的大小,预防弯曲过量,直至筒节弯曲半径完全吻合为止。
5.8 在卷制过程中,应使钢板两侧与轴辊中心线垂直,经常进行检查预防跑偏 ,造成端面错边。
5.9 在卷制中应调整卷板机的轴辊互相保持平行,以避免卷制的筒体出现锥形。
5.10 厚壁卷管筒体卷制成形后,用专用工装夹具将纵缝对接平直、两端面对齐,间隙符合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要求,纵缝对接偏差符合表 1 规定,定位焊应按产品相应的焊接工艺 , 焊接材料和《手工电弧焊通用工艺守则》进行。
5.11 焊接:焊接材料和方法必须符合焊接工艺文件要求。带试板时,试板必须平接在作为筒体延长部分 , 并同时焊接,施焊完毕在筒体、试板规定位置打上焊缝标记。试板作 A类确认时,应经监检确认后分割下来。
5.12 矫圆筒体,应在卷板机上进行,容器纵焊缝处棱角度 E≤0.1δn+2mm 且≤5mm ,多层包扎绕带容器 A类焊接接头处形成的棱角度≤ 2mm ,用弦长 1/6Di 且≥300mm 的内样板或外样板测量。
5.13 筒节圆度(圆筒统一断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 e) 。换热器和装有内件的圆筒 e≤0.5%DN ,且当 DN ≤1200mm 其值不大于 5mm ,当 DN >1200mm 其值不大于 7mm 。图样有要求的,应符合图样之规定。无特殊要求的容器筒节其e 值应不大于该断面内径 Di 的 1%且不大于 25mm 。 多层包扎容器的内筒其值应不大于内径 Di 的 0.5%且不大于 6mm 。
5.14 探伤:按图样要求,且符合 JB4730标准要求,并作探伤标记。
5.15 对直径大,壁薄的易变形筒节,采用米字型内撑法将筒节撑圆并刚性固定,避免在工序流转过程中筒节产生较大的变形。
5.16 筒节按上述各项要求检验合格(包括焊接试板) ,筒节纵缝检验见证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6. 对于设计温度≤ -20℃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低温压力容器和不锈钢制容器的筒节,还应满足以下条文的规定。
6.1 对不做焊后消除应力处理的筒体,不得采用锤击等强制手段进行成形或校形,不得在筒节上刻划或敲打材料标记和焊工钢印等易导致产生缺口敏感效应的划痕,其所有标志应作详细记录。
6.2 焊缝不允许咬边,任何咬边必须修补。
6.3 焊疤必须打磨平滑,并作磁粉探伤或渗透探伤检查。
6.4 由于机械加工或焊接引起的筒节表面损伤如划痕、焊疤、弧坑等缺陷,均应修磨。修磨后厚度不得小于筒节的计算厚度加腐蚀裕量,修磨深度不得大于筒节名义厚度的 5%,且不得大于 2mm 。
6.5 对焊接的余高,不得大于筒节厚度的 10%,且不大于 3mm ,ASME 产品焊缝余高应不大于 2.38mm ,超高部分应予修磨。
- 上一篇:厚壁卷管加工工序有哪些 2020/8/23
- 下一篇:最新钢护筒加工工艺 2020/8/22